【记录中国讯】记者李亚慧报道:“结案不是终点,解开当事人心里的疙瘩才是最终目的。”近日,一桩横跨冀蒙两地、三年四诉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在张北县法院城关法庭得以圆满化解。
内蒙古某饲料厂的汪某向张北县饲料经销商王某售卖饲料,因王某未结饲料款,汪某讨要未果后将其诉至张北县法院。由于销售过程中汪某缺乏法律意识,未留下完备证据,前三次诉讼请求均因证据不足未获支持,2025年初,汪某又将王某诉至张北县法院。
案件受理后,法官考虑到这是一笔“良心账”,因证据不足依法驳回诉讼请求虽合乎程序,却不能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真正目标。面对汪某的无奈及双方的对立情绪,承办法官没有放弃“调解”这个最好的解决方式,带着“既要守法律底线,更要解开心结”的办案理念,细致梳理总结双方矛盾焦点,耐心释法明理,为双方当事人盘算“金钱账”“时间账”“情感账”“心理账”,一点一滴平复双方当事人的情绪,还原出案件事实。
原来,最初王某并不愿意经销,但是饲料厂为了扩大销量,允许王某在卖出饲料收回货款后再支付饲料款。可不曾想,在销售过程中,有的买家在使用饲料后就再也联系不上,人找不到,钱也没收回来。
在法官耐心调解下,王某松了口:“生意难做,情义难得,我同意给付饲料款,但向村民售卖的过程中,我也搭出去不少,我也有苦衷!”听此,汪某做出让步,并自愿减免部分欠款,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被告王某当场向汪某转账履行给付义务,汪某撤诉。昔日合作伙伴终于解开心结握手言和,三年恩怨得以了结。
“调解工作就像绣花,一针一线都马虎不得。”张北县法院将继续坚持以全流程调解,力促矛盾纠纷实质化解,把定分落到实处,把止争做深做实,做到人民群众心里去,让司法温度可感可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