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河北:谱写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新篇章
2024-10-23 来源:中国社会报 浏览:116040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1次视察河北,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2013年7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民政厅调研,为河北民政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指明了前进方向。

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以来,河北省民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河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围绕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和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着力保基本、兜底线、暖民心、防风险、促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民政力量。

积极主动作为

服务国家战略彰显新担当

雄安新区建设从蓝图走向实景,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5年来,河北省民政系统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民政工作的职责使命,勇担重任、主动作为,更加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更加有效服务发展大局。

▲首届河北慈善大会颁奖仪式现场。

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后,河北省民政系统积极助力雄安新区建设,省民政厅完成雄安新区4批642个地名审批,制定地名标志设置规范。2023年,雄安新区正式对外使用行政区划代码。在民政事业发展方面,雄安新区开展全国居住地申办低保等社会救助改革试点,突破户籍地申请限制,增强社会救助的可及性和时效性。雄安新区聚焦“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等重点工作,积极吸引全国性社会组织向新区有序转移和在新区登记注册,目前已有8家全国性社会团体落户新区。京津冀民政部门共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后,京津冀三地轮流召开联席会议,发布年度合作任务清单,签订各类合作协议,形成同题共答、同频共振、携手共赢的良好局面。在养老服务合作方面,河北省下达3亿元资金支持环京养老综合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建设,持续打造“这么近,那么美,养老到河北”品牌。河北省强化兜底保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省民政厅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通过“单人保”“刚性支出扣除”“低保渐退期”等措施,有序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将已脱贫人口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中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民政兜底保障范围;完善过渡期后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建成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对300余万低收入人口进行实时动态监测。

聚焦兜底夯基

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迈上新台阶

建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关爱帮扶特殊困难群体、全力以赴推进灾后救助……5年来,河北省民政系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决扛牢兜底保障政治责任,积极顺应促进共同富裕的新要求,满足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有效保障各类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河北省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的孩子们欢庆“六一”。

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河北省探索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制度性保障。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2024年,全省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分别从2019年的每人每月663元、409元提高到每人每月775元、617元。2019年以来,全省累计救助流浪乞讨和临时遇困人员5.1万人次,成功寻亲1666人,落户安置767人。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精准有效。河北省健全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社会散居孤儿和机构集中养育孤儿最低养育标准分别从2019年的每人每月700元、115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300元、1750元。2020年起,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参照社会散居孤儿保障标准执行。实施“明天计划”等项目,为全省1.5万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免费办理意外伤害险和重大疾病保险。将流动儿童纳入关爱保护范围,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权益保障。全省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分别从2019年的每人每月66元、6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96元、90元,惠及52.5万困难残疾人和74.8万重度残疾人。灾后救助有力有序。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发生后,河北省民政系统全力以赴开展灾后救助,实施临时救助1.6万人次、慈善救助1.1万人次、取暖救助43万人次,探访受灾鳏寡孤独等群体9.6万人次,因灾纳入低保、特困保障1129人,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

满足群众需求

民政服务保障能力实现新跨越

不断完善服务供给制度、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标准……5年来,河北省民政系统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让民政工作更加契合发展实际和群众需求。

▲河北省青县流河镇人和镇村“孝老食堂”里,老人们在开心地用餐。

老龄工作体系不断完善。河北省健全老龄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省、市、县老龄工作力量配备,省级机关新设2个相关工作处室。积极发挥省老龄委、老龄办职能作用,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供给,健全老龄工作推进、考核等机制,强化对成员单位的统筹协调,促进涉老政策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努力破解老龄政策“部门化”“碎片化”难题。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河北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推进京畿福地、老有颐养的“乐享河北”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省、市、县三级全部发布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截至目前,全省建有养老机构1962家、床位25.2万张,城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5239个,比2019年分别增长60%、49%、122%,全省取得职业技能等级养老护理员1.6万人、持证护理员占比达76.2%,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支持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和居家养老服务,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11.6万户,建成家庭养老床位1.6万张。坚持“有偿服务、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原则,全省稳妥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建成各类老年助餐服务设施1.3万个。区划地名管理服务持续优化。河北省稳步优化行政区划设置,调整邢台市行政区划,完成各类乡级行政区划调整事项170多件,有力助推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全面振兴。完成第四轮京冀、津冀、冀辽等7条省界、418条县界及第五轮冀鲁线省界、109条县界联检工作,深化平安边界建设,有效维护边界地区和谐稳定。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编制《河北省地名的由来》,推进地名文化传承保护。开展“乡村著名行动”,推动地名赋能乡村振兴。乐亭县以数字乡村建设为支撑,为乡村振兴注入智慧动力,今年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为新人举行集体婚礼。

婚姻登记管理服务全面加强。河北省积极推进婚姻登记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婚姻登记设备实现智能化升级、档案实现数字化管理,新(改)建公园式、规范化婚姻登记场所16个,全省98%的婚姻登记机关设置了婚姻家庭辅导室。稳步推进婚姻登记“跨区域通办”工作,2023年6月实现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有效满足了群众异地办理婚姻登记的需求。全面推行婚俗改革,全省先后确立2个国家级、4个省级、57个市级婚俗改革实验区,婚俗领域的不正之风得到初步遏制。殡葬管理服务能力快速提升。河北省持续完善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全省殡仪馆达到152个,服务范围覆盖所有县(市、区)。全省建有城市安葬设施258个、农村公益性安葬设施1804个,群众集中治丧和安葬条件得到改善。免除困难群众基本殡葬服务费用,70%以上县(市、区)惠民政策覆盖全体居民。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选择生态安葬方式的人数逐年增加,全省已累计海葬近万名逝者骨灰。

坚持守正创新

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取得新突破

社会组织规范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持续推进……5年来,河北省民政系统坚持守正创新,扎实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引导社会组织和公益慈善力量积极发挥作用。

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全省社会组织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省级、市级社会组织孵化体系全部建成,县级社会组织孵化体系建设覆盖率达到90%。2019年以来,全省持续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取缔、劝散、引导登记95家,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全省4830家行业协会商会提前半年完成脱钩改革,行业协会商会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明显增强。全省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项目3000多个,涉及资金近3亿元,社会组织积极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帮助提供就业岗位4.57万个。

▲河北省廊坊市成为许多京津籍老人晚年养老的新选择。

公益慈善事业不断壮大。河北省设立“河北慈善奖”,举办慈善大会,连续举办10届“河北公益节”,推动建立邯郸慈善剧院,社会各界关注慈善、助力慈善、参与慈善的热情进一步激发。全省登记认定慈善组织达到680家,慈善品牌不断涌现,10家单位和个人荣获“中华慈善奖”,实施“阳光慈善”工程,慈善事业公信力明显提升。福彩公益品牌深入人心。河北省积极开拓福彩销售渠道,探索多领域、多维度、多业态融合发展,激发福彩市场活力。2019年以来,全省福彩总销量达280.07亿元,筹集公益金89.96亿元。投入公益金2.95亿元,连续23年开展“福彩助学”活动,资助7.4万名学子圆梦大学;投入公益金0.37亿元,累计12年开展“福彩暖冬”活动,帮助3.7万个困难家庭温暖过冬。(本报记者 伍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记录中国号系信息发布平台,记录中国TV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视频精选

新年启新程 追梦向未来

要闻 1天前 956万
推荐
视频

以文赓续焕新颜

文旅 3天前 529万
推荐
视频